加入收藏 | 学校主页 | 邮件系统 | OA办公 | 院长信箱

人才培养

THIS NAME

热点文章

培养方案

当前位置: 学院首页 >> 人才培养 >> 本科生教育 >> 培养方案 >> 正文

2020级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发布日期:2021-03-01    作者:     来源:     点击:

一、培养目标

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合格建设者和可靠接班人,能够在复合材料与工程、石油化工装备等企事业单位中从事生产过程控制、工艺技术研发及改造,新产品设计、开发、生产及经营管理等方面工作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目标1针对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复杂工程问题,具备运用数学、自然科学及专业相关学科工程基础知识和专业知识,提供系统性的解决方案的能力,胜任复合材料生产维护工程师、复合材料工艺设计工程师、复合材料研发工程师及等工作。

目标2能够跟踪复合材料与工程专业的前沿技术和质量标准,具备实践能力、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胜任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中的工艺技术研发及改造新产品设计、开发、经营管理等岗位。

目标3具备团队协作精神、有效的沟通与表达能力,能够开展跨学科跨文化学习,在复合材料与工程团队中作为成员或技术人员发挥作用。

目标4具有全球化意识和国际视野,主动适应不断变化的国内外形势和环境,能够通过企业历练、继续教育或研究机构等多种学习渠道提升专业素质和更新专业知识,拥有终身学习的习惯。

目标5具备健全的人格和良好的科学文化素养,具有职业道德、职业操守和社会责任感,综合考虑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安全、法律法规、环境、文化和可持续发展等因素的影响,在复合材料与工程实践中能够坚持公众利益优先。

二、毕业要求

1.工程知识:掌握复合材料与工程所需的数学、自然科学、工程基础和专业知识,能够用于解决与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

2.问题分析:能够应用数学、自然科学和工程科学的基本原理,识别、表达、并通过文献研究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以获得有效结论。

3.设计/开发解决方案:能够设计针对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解决方案,设计满足特定需求的产品配方、单元和工艺流程,并能够在设计环节中体现创新意识,考虑社会、健康、安全、法律、文化以及环境等因素。

4.研究:能够基于科学原理并采用科学方法对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进行研究,包括设计实验、分析与解释数据、并通过信息综合得出合理有效的结论。

5.使用现代工具:能够针对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开发、选择与使用恰当的技术、资源、现代工程工具和信息技术工具,包括对复杂工程问题的预测与模拟,并能够理解其局限性。

6.工程与社会:能够基于工程相关背景知识进行合理分析,评价复合材料与工程领域的专业工程实践和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解决方案对社会、健康、安全、法律以及文化的影响,并理解应承担的责任。

7.环境和可持续发展:能够理解和评价针对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的专业工程实践对环境、社会可持续发展的影响。

8.职业规范:具有人文社会科学素养、社会责任感,能够在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实践中理解并遵守工程职业道德和规范,履行责任。

9.个人和团队:具有一定的参与或组织管理能力、表达能力、人际交往能力,能够在多学科背景下的团队中承担个体、团队成员以及负责人的角色。

10.沟通:能够就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的复杂工程问题与业界同行及社会公众进行有效沟通和交流,包括撰写报告和设计文稿、陈述发言、清晰表达或回应指令,并具备一定的国际视野,能够在跨文化背景下进行沟通和交流。

11.项目管理:理解并掌握复合材料制备和成型加工相关领域的工程管理原理与经济决策方法,并能在多学科环境中应用。

12.终身学习:具有自主学习和终身学习的意识,有不断学习和适应发展的能力。

三、专业定位与特色

专业定位:立足辽宁,面向全国,服务石油化工行业和辽宁经济社会发展,具有创新精神和社会责任感的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应用型工程技术人才。

专业特色:复合材料,尤其是以碳材料为增强体的合成树脂基复合材料的成型加工和设计为专业主线;基于产教融合模式,注重工程能力与创新意识培养,注重基础理论与工程应用结合,自然科学知识与文化素质结合,理论知识与实践环节相结合,工业建设与文化建设相结合。

四、主干学科、专业核心课程和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

主干学科:材料科学与工程

专业核心课程:无机与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化工原理、材料科学基础、高分子化学、高分子物理、材料研究方法与测试技术、材料复合原理、复合材料工艺学、复合材料基体等。

主要实践性教学环节高分子物理实验、高分子化学实验、复合材料综合课程设计、复合材料综合实验、工程训练、仿真实习、生产实习、化工原理课程设计、智能软件应用与实践、毕业设计(论文)

五、标准学制与授予学位

标准学制四年

授予学位学士

六、毕业条件

1.符合大学生德育培养目标要求。

2.学生毕业时应修满教学计划规定的178学分。

3.符合大学生体育合格标准。

上一条:2020级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下一条:2020级能源化学工程专业人才培养方案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