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蒋林时
高级实验师
联系电话:
13842322009
Email:
13842322009@163.com
一、个人基本情况
蒋林时,男,汉族,生于1967年9月,硕士生导师,高级实验师。
二、学习、工作经历
1.学习经历
1987.09-1990.07 抚顺石油学院 环境工程(专业)
2.工作经历
1990.08-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三、学术兼职
无
四、研究方向
主要研究方向“三废”治理及资源化,绿色化工,节能减排,分析检测等方面。
五、研究生招生专业
化学工艺;环境科学与工程。
六、主要业绩
先后主持和参与科研项目100余项,主要主持和参与完成了了《离心机废弃物中NaSCN回收技术开发(中石化安庆分公司)》、《C10+芳烃深加工综合利用研究(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焦化放空污水反相脱油工艺研究与应用(中石化安庆分公司)》、《焦化污油破乳脱水及其加工利用(中石化安庆分公司)》、《菱镁矿制备纳米水滑石及其在水处理中的应用(辽宁省科技厅)》和《副品红生产工艺废水苯胺回收技术开发(辽宁红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对硝基甲苯还原液中乙醇回收技术开发(辽宁红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等多个科研课题,并与大型国有石油炼制企业和地方中型化工企业建立了产学研合作关系,近年在化工生产工艺优化方面取得较好成绩。在研和洽谈项目:如《光气下游产品开发(辽宁红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烷基苯焦油脱氟技术研究(中石油抚顺石化)、丙烯酰胺生产的含磷废水处理技术研究(中石油大庆炼化)、金属除锈废液精制回收技术开发(抚顺欧柏丽实业股份有限公司)、列克纳生产中盐酸精制回收技术开发(辽宁红山化工股份有限公司)、环氧丙烷生产中皂化渣再利用(辽宁方大化工)等多项。
获得辽宁省教育厅教学成果二等奖2项(《构建”半开放“实验教学体系,提高学生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实施“3+1”教学模式 提高工科学生综合素质及创新能力》)、三等奖1项(构建开放性实验教学模式,培养创新型工程技术人才);获得中国石油化工集团公司科技进步奖2项(《渣油催化裂化污水的脱酚预处理工艺研究》,《废水生物处理发展与实践》),市级奖多项。期间先后在《环境工程学报》(紫外-Fenton法处理高盐有机废水)、《Pollution Engineering》(Research on the stripping performance of wastewater containing high-concentration ammonia-nitrogen and zinc from a refinery plant,)等发表论文130余篇,获得国家发明专利《一种无机防水耐老化外墙涂料及其制备方法》、《一种无机防水耐老化涂料及其制备方法》等多项。
七、科研项目
一、参与及完成的省部级项目主要有:
1.抚顺化塑厂苯乙烯污水处理研究,1995~1996,抚顺化塑厂,已完成
2.炼油厂“三泥”处理研究,1993~1995,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3.炼油厂“三泥”处理补充研究,1995~1996,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4.炼油厂含酚废水处理研究,1995~1997,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5.催化裂化含硫污水脱酚预处理工艺研究,95-04-128,1995~1998,锦州石化公司,已完成
6.环境管理辅助系统开发,1991~1992,抚顺市环保局,已完成
7.污泥脱水处理工艺研究,1993~1994,大连石化公司,已完成
8.活性污泥的培养与驯化,1996~1998,辽河石化总厂,已完成
9.汽油碱洗工艺改进及氨氮废水的综合利用研究,97-01-60,1996~2000,锦州石化公司,已完成
10.延迟焦化复合废水处理工艺开发研究,1996~2000,锦州石化公司,已完成
11.催裂化催化剂中毒机理,1996~1998,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12.Al2O3担体合成表征及性能,1997~1999,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13.催裂化外甩油浆净化,1997~1999,中石化公司,已完成
14.FCC废催化剂的磁分离回用技术研究,1998~1999,石油二厂,已完成
15.T105污水预处理研究,200040215,2000.3~2000.12,锦州石化,已完成
16.亚硝酸氮特性曲线研究与应用,1991~1993,中石化,已完成
17.高温酸缓蚀剂,1991~1992,大连京大公司,已完成
18.FCC废催化剂的磁分离回用技术研究,1998~2000,中油,已完成
19.FCC废催化剂的磁分离回用技术研究,2000~2002,省教育厅,已完成
20.高浓度化工废水生化处理中试研究,2000~2001,锦石化,已完成
21.污泥脱水性能改进的研究,2001~2002,锦州石化,已完成
22.废水总氮的去除研究,2001~2002,锦州石化,已完成
23.MBBR生化增强技术的研究,2003~2004,锦州石化,已完成
24.丹东石化总厂污水回用工程,2003~2004,丹东石化,已完成
25.纳米碳酸钙晶须的制备及其应用研究,2003~2004,国家科技部(国家863项目),已完成
八、发表论文情况
1.蒋林时,张洪林,唐玉斌,炼油厂含锌高浓度氨氮废水汽提性能研究,环境工程,2000,18(1):7~10
2.蒋林时,张洪林. 含锌高浓度氨氮废水治理研究,水处理技术,2000,26(2):120~124
3.蒋林时、张洪林、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处理T105污水的研究,水处理技术,2002,28(1):49~51
5. 蒋林时,李娜,FCC废催化剂及磁分离后性能研究.山东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21(1):76~78
6.蒋林时, 郭光, 张洪林, 苗立新.钢精制副产品合成聚合硫酸铁可行性研究.环境科学与技术.2005,28(5):42~44
7.蒋林时 刘立行 齐 娜.非完全消化一火焰原子吸收光谱法测定大米及小米中镁锌 哈尔滨师范大学自然科学学报,2004,20(6):82~84
8. 蒋林时,张洪林,张 强.复合高分子絮凝剂处理T105废水.水处理技术.2002,28(1):49~51
9.邱峰、蒋林时、张洪林(通讯联系人),聚硅硫酸铁絮凝剂的制备及絮凝效果的研究,抚顺石油学院院报,2003,23(1):42-45
10.张洪林,蒋林时,耿安朝,韩涛,顾振楣. 催化原料油—减压蜡油萃取处理催化裂化废水,工业水处理,1998,18(6):22~24
11.张洪林,蒋林时,顾振楣.催化裂化废水萃取脱酚预处理研究,化工环保,1999,19(6):335~340
12.张洪林,蒋林时,金桂芝,季国君. 催化裂化废水连续萃取脱酚研究,环境工程,1999,17(3):18~21
13. 姜虎生、张洪林、蒋林时,现代生物技术在环境保护中的应用,2003,23(1)11-13
14.闫光绪,张洪林,耿安朝,蒋林时. 炼油厂脱水浮选渣的综合利用研究,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2):39~44
15.耿安朝,张洪林,闫光绪,蒋林时,宋宏强. 隔油池污泥脱水处理工艺研究,石油化工环境保护,1996,(2):45~48
16.冯婧微、张洪林、蒋林时,1,3-丙二醇合成方法研究,化工科技,2002,10(6),43-47
17. 李春华、张洪林、邱峰、蒋林时、生物流化床的类型及特点,工业用水与废水,2002,33(6):7-11
18.李春华、张洪林、蒋林时 絮凝剂在印染废水中的应用进展,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4):9~13
19.陈芳艳,张洪林,唐玉斌,蒋林时,赵庆祥. FCC废催化剂对水中铜(Ⅱ)的吸附,中国环境科学,1999,19(2):153~156
20.李翔华、张洪林、蒋林时 MTBE的降解研究进展,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2,22(3):10-13
21.张洪林,蒋林时,储刚. 不同失活程度催化裂化催化剂晶体结构的研究,石油化工,2001,30:133-135
22.刘志,张洪林,马延文,蒋林时,董萍. 燃料生物脱硫技术的研究进展,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21(4):40~43
23.王东,张洪林,蒋林时,姚炜,韩庆莉.催化裂化催化剂的磁分离及再生回用技术的发展,环境保护科学,2001,27(4):18~19
24.张洪林,蒋林时,张强. FCC催化剂磁分离及再生回用技术的发展,石油化工,2001,30:878~880
25.马延文,张洪林,刘志,蒋林时. 无机高分子絮凝剂的开发与应用进展,辽宁城乡环境科技,2001,21(4):3~6
26.张强,张洪林,蒋林时. T-12柴油降凝剂的实验研究,辽宁化工,2001,30(5):185~186
27.张强,张洪林,蒋林时. 复合助滤剂在石油二厂酮苯脱蜡装置上应用,抚顺石油学院学报,2001,21(2):9~12
28.张强,张洪林,蒋林时.在酮苯脱蜡装置上应用助滤剂的研究,炼油设计,2001,31(1):46~48
上一条:高文艺 下一条:刘春生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