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王菲
讲师
联系电话:
024-56861709
Email:
feiwang_1982@126.com
一、个人基本情况
王菲,女,1982年8月生,副教授,博士,现任石油化工学院专任教师。
二、学习、工作经历
1.学习经历
2007.03-2011.07 沈阳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专业) 提前攻博 博士
2005.09-2007.03 沈阳农业大学 食品科学(专业) 硕士
2001.09-2005.07 沈阳农业大学食品科学与工程(专业) 学士
2.工作经历
2024.12-至今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副教授
2018.01-2024.1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石油化工学院 讲师
2011.09-2018.01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 化学化工与环境学部 讲师
三、学术兼职
无。
四、研究方向
生物化工;食品生物技术;光催化。
五、主要业绩
1、科研服务方面:
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重要学术刊物上公开发表学术论文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篇,EI收录1篇,CSCD及扩展库6篇,国际会议论文1篇;公开申请发明专利1项;主持省级科研项目1项,企业横向科研项目4项;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横向项目1项,辽宁省教育厅项目3项;获抚顺市科技进步二等奖1项;2017-2018年在辽宁省能源研究所服务地方工作半年。
2、教学管理方面:
2017-2019年度校优秀共产党员;2016-2017年度校优秀青年教师;2016年校优秀毕业设计(论文)指导教师;2012年校优秀班主任;获校优秀课件大赛优秀奖;石油化工学院讲课比赛二等奖2项。
以副主编身份完成普通高等教育“十三五”规划教材一部;参与一级教材编写1部;参与省级一流课程3项并结题;参与省级资源共享课申报1项;发表教改论文1篇;参与能源化学工程专业虚拟教研室建设省级质量提高工程1项;参与校级教改立项重点项目1项。指导学生参加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计划项目,共立项9项,其中国家级1项、省级3项、校级5项。指导学生参加各类国家级、省级大学生创新创业竞赛,共获奖13项,包括国家级竞赛4项,分别为二等奖1项、三等奖2项、优胜奖1项;省级竞赛9项,分别为二等奖2项、三等奖7项,其中最高级别的五星级赛事,获得省级三等奖2项。指导本科毕业设计获校级优秀毕业设计(论文)5人。
六、科研项目
1、辽宁省教育厅科学研究一般项目,2016-2019,辽宁省教育厅,主持。
2、黄酮基冷鲜肉天然涂膜保鲜剂的技术开发,2023.9-2024.9,辽宁英博生物科技有限公司,主持。
七、发表论文情况
[1] Fabrication of Z-Scheme CeVO4/BiVO4 Heterojunction and Its Enhanced Photocatalytic Degradation of NFX, Processes,2024, 12, 1614.
[2] 响应面法优化茅岩莓茶黄酮的提取条件, 2022,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3] 槐米黄酮的纯化和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1, 应用化工.
[4]黑苦荞麦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20, 应用化工.
[5] 苍耳子黄酮微胶囊的制备及其在冷鲜肉涂膜保鲜中的应用, 2019, 应用化工.
[6] 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微胶囊条件优化及其对冷鲜肉保鲜作用的研究, 2019, 应用化工.
[7] 响应面法优化蒙山莴苣黄酮的提取研究, 20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8] 聚酰胺分离纯化金花葵花总黄酮的工艺研究, 2019,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9] 蒙山莴苣总黄酮的纯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研究, 2018, 应用化工.
[10] 金花葵花总黄酮的提取及体外抗氧化活性, 2017, 食品工业科技.
[11] 响应面法优化白花菜中黄酮类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2017,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12] 花生红衣中原花青素的提取, 2016,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学报.
[13] Fe-P共掺杂石墨相氮化碳催化剂可见光下催化性能研究, 2015,分子催化. (EI收录 ISSN:1001-3555)
[14] 美味猕猴桃中黄酮化合物的提取研究, 2013,安徽农业科学.
[15] 软枣猕猴桃总黄酮体外抗氧化活性的研究, 2011,食品科学.
[16] 软枣猕猴桃黄酮超生辅助提取条件优化, 2011,食品科学.
[17] 响应面分析法优化微波辅助提取软枣猕猴桃黄酮工艺的研究, 2010, 食品研究与开发.
[18] 软枣猕猴桃中的功能保健成分及其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 2010, 食品工业科技.
上一条:孙 娜 下一条:王洪国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