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
2019年9月修订(2019年执行)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多年来致力于我国化工行业的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化工行业面临的关键理论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开发,帮助化工企业解决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工艺升级等难题,推动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学科方向特色明显,教学和科研有雄厚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及行业认可和肯定。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培养服务石油化工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石油化工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与管理等工作。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化学工艺(081702)
(1)重质油加工;(2)清洁燃料生产;(3)非常规石油资源加工技术;(4)石油加工工艺技术;(5)石油加工助剂与添加剂;(6)润滑油生产
2.化学工程(081701)
(1)新型反应器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新型反应器;(4)石油化工节能技术
3.工业催化(081705)
(1)绿色化学与催化 ;(2)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3)新型催化材料;(4)石油加工催化剂与新催化材料
4.应用化学(081704)
(1)专用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2)精细化学品;(3)新型能源材料;(4)分析测试技术.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进行,重在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为4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为5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超过最长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的予以退学。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为1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指导方式为导师负责制。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主要培养环节,须在导师指导下(提倡导师组集体指导)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洁、数据可靠、论理透彻、立论正确、逻辑性强。学位论文篇幅一般在3~4万字。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在正式成稿前,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学位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按导师修改意见修改,合格后初步定稿。学位论文定稿时间一般在答辩前三个月。指导教师应就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签署意见,提交研究生学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与其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1篇(含1篇)以上。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身份所获得的(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每项授权发明专利或授权实用专利按1篇学术论文计。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须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级学科代码: 0817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
必修
2009007
第一外国语1(英语)
48
2
1
各专业必修,7学分
2009008
第一外国语1(日语)
2009009
第一外国语1(俄语)
2007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09010
第一外国语2(英语)
2009011
第一外国语2(日语)
2009012
第一外国语2(俄语)
200703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基础
理论
2001099
仪器分析及应用
3
不少于4学分
2010004
数值分析
2010007
应用统计
专业
2001009
分离工程
按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选修所需学分,不少于6学分
2001015
化学反应工程
2001028
催化原理
2001120
精细有机合成
必修环节
2000002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000001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其中本人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2000006
社团和团学活动
0.5
参加社团和团学活动不少于6次
选修课程
选修
2001006
多相催化剂研究方法
2001014
功能高分子
32
2001017
胶体与界面化学
2001030
催化剂设计和制备
2001034
多孔材料合成与结构
2001048
化工热力学
2001049
化学反应动力学
2001056
精细化工导论
2001058
绿色化学
2001059
纳米材料学与技术
2001063
清洁燃料生产新工艺
2001069
石油化工过程开发
2001070
石油化工新技术
2001071
石油化学
2001072
石油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2001076
现代炼油技术
2001077
应用电化学
2001081
重油加工工艺学
2001102
分子模拟方法
2001128
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的分离科学
2001129
电化学研究方法
2001130
2001131
石油化学品化学
2001132
波谱分析
2011001
体育
必选
2000007
论文写作指导
8
0.25
2000008
就业指导
2006001
技术经济学
选修,不超过2学分
2005039
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
2005038
数据库及应用
补修课程
2001092
化工原理
跨学科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须补修,不计学分
2001093
石油加工工程
上一条:化学学科研究生培养计划(含材料学)2019 下一条:化学工程全日制专业学位研究生培养方案2019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