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学科(0703)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2020年6月修订(2020年执行)
一、学科概况
化学是在原子、分子层次研究物质的组成、结构、性能以及相互转化的科学。化学是一门实用的和富有创造性的科学,在自然科学中位居基础核心地位,是生命、材料、能源、环境等众多学科的重要科学基础和生长点。目前化学学科发展的主要动向可归纳为四个方面:(1)深化对结构(包括分子结构和分子聚集体系等)与性能关系的认识,以所需性能为导向,设计、合成与组装目标化合物体系;(2)深入研究化学反应机理,特别是化学反应的微观过程,实现对化学微观过程的操控,发展、新型催化剂调控反应,进而设计绿色的化学过程;(3)发展合成、分析、表征、测试的实验和理论新方法,并依靠计算机技术使各种信息更加灵敏可靠;(4)加强与生命、信息、能源、环境、材料及其他学科的交叉与合作,促进互相渗透,共同发展。化学学科发展已经到了从定性到定量、从宏观到微观、从静态到动态、从描述到推理、从分化到综合的阶段。
二、培养目标
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需要,德、智、体全面发展,具有从事教学、科学研究和新技术开发工作能力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是: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坚实的化学基础理论、系统的专门知识,熟练掌握相应的实践技能。熟悉所从事研究方向的发展现状和动态。了解化学在科学研究、产品开发、化工生产等领域的应用。具有创新精神,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教学工作或担任其它工作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能熟练地阅读本专业的外文资料,具有论文写作能力和进行国际学术交流的语言能力;能熟练地使用计算机,具有较强的运用网络信息技术的能力;成为科研、教学和生产实践中全面发展的专门人才。
4、具有较高的科学素养和健康的身心。
三、二级学科设置
化学学科设置5个二级学科: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化学与物理。
1、无机化学学科(070301)主要培养方向有配位化学、原子簇化学、无机合成化学、无机材料化学等。
2、分析化学学科(070302)主要培养方向有化学计量学、计算化学、现代分离与分析方法、材料分析、石油及精细化学品分析。
3、有机化学专业(070303)主要培养方向有绿色有机催化、金属有机化学、有机合成化学、药物化学、天然产物化学、小分子催化、有机材料化学等。
4、物理化学专业(070304)主要培养方向有胶体和界面化学、催化化学、结构化学、反应动力学及热力学等。
5、高分子化学与物理专业(070305)主要培养方向有控制聚合、高分子材料共混与改性、复合材料、精细高分子材料等。
四、学习年限与指导方式
研究生培养方式分为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为4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为5年。硕士生应在规定的学习期限内完成培养计划要求的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撰写。
五、学分要求
研究生的课程学习实行学分制。硕士研究生应修总学分不得少于31学分。
六、学位论文与学位授予要求
学位论文是硕士生培养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对硕士生进行科学研究或承担专门技术工作的全面训练。硕士生应积极参与导师承担的科研项目,选择与专业培养方向相近和有重要应用价值的课题作为学位论文研究的内容。学位论文撰写应由研究生本人独立完成,并且要有新工作和新见解,能集中体现硕士生创新能力,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洁、数据可靠、论理透彻、立论正确、逻辑性强。学位论文篇幅一般在3~4万字。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在正式成稿前,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学位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按导师修改意见修改,合格后初步定稿。学位论文定稿时间一般在答辩前三个月。指导教师应就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签署意见,提交研究生院备案。
研究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至少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含录用)1篇与学位论文有关的学术论文。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身份所获得的(与学位论文有关的)1项授权发明专利(含有公开专利号的发明专利)按1篇学术论文计。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须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七、课程设置
附表:化学(070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化学(0703)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级学科代码: 0703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
学期
备注
学位
课程
公共
必修
2009007
第一外国语1(英语)
48
2
1
各专业必修,7学分
2009008
第一外国语1(日语)
2009009
第一外国语1(俄语)
2007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009010
第一外国语2(英语)
2009011
第一外国语2(日语)
2009012
第一外国语2(俄语)
200703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基础
理论
2001018
结构与量化基础
3
不少于4学分
2001135
仪器分析及应用
56(其中实验16学时)
专业
2001039
高等无机化学
32
无机化学
专业基础课按二级学科划分,不少于6学分
2001023
无机合成化学
2001133
无机化学前沿与进展
2001011
高等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
2001117
有机合成化学
2001019
金属有机化学
2001010
高等分析化学
分析化学
2001128
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的分离科学
2001028
催化原理
物理化学
2001017
胶体与界面化学
2001130
高等物理化学
2001013
高分子研究方法
高分子化学与物理(含材料学)
2001014
功能高分子
2001012
高分子学科前沿
必修环节
2000002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2000001
学术活动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其中本人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2000006
社团和团学活动
0.5
参加社团和团学活动不少于6次
选修课程
选修
2001001
X-射线衍射
2001034
多孔材料合成与结构
2001036
分离方法概论
2001040
高分子材料与化学
2001042
高分子多相聚合物
2001044
高分子实验技术
2001046
工程塑料
16
2001049
化学反应动力学
2001050
化学计量学
2001051
化学文献检索
2001057
精细有机合成及进展
2001059
纳米材料科学与技术
2001071
石油化学
2001078
油品分析
2001079
油田化学
2001101
催化化学
2001102
分子模拟方法
2001121
纳米复合材料
2001129
电化学研究方法
2001132
波谱分析
2010004
数值分析
绿色化学
2010007
应用统计
2011001
体育
必选
2011007
论文写作指导
8
0.25
2011008
就业指导
2006001
技术经济学
选修,不超过2学分
2005038
数据库及应用
2005039
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
补修课程
2001122
跨学科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须按二级学科补修两门课程,不计学分
2001123
2001124
2001125
2001126
高分子化学
2001127
高分子物理
上一条:生物化工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2020 下一条: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4个二级学科)2020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