欢迎光临 辽宁石油化工大学石油化工学院!
化学工程教研室于2023年5月17日13:00—14:30在大学生活动中心323进行了主题为“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 的教研活动,活动由凌江华老师主持,化工工程系和石油化工实验教学中心全体老师全部参会,并有幸邀请到教学督导团金英杰老师和金生老师进行全程指导。
教研活动首先由凌江华老师做教研活动主题发言,在发言过程中凌老师针对化工原理教学过程中涉及的教学内容重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改革进行了全面介绍。由于疫情原因和教学大纲的修改,化工原理教学团队针对课程学时由128学时减少至96学时的现状,以学生毕业后工作、考研需求为导向对整个课程的相关知识点进行了全盘重新梳理,在突出重点内容和课程思政的理念的指导下,重新编写了教学大纲和教案;在教学方法的讨论中,凌老师对教学过程的典型教学方法,如讲授法、讨论法、项目法、案例法进行了一一介绍,详细分析比较了各个教学方法的实施过程、适用范围、优缺点等相关内容;最后对传统考核方法和目前采用的多元考核方法进行了举例讨论,列举了多元考核方法的优势以及取得的教学效果。
凌老师的发言引起了各位老师的讨论兴致,大家都以自己的教学过程为例发表了看法,并针对教学改革过程中碰到的问题进行了讨论。杨磊老师十分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的培养,她认为在平时授课过程中除了讲解课本上的基础知识以外,还应该强调课程与社会实践的联系,以此来提高学生解决综合问题的能力。在分离工程授课过程中,杨老师经常碰到对分离技术比较感兴趣的同学向其提问,在解答学生疑问之余,她还经常鼓励学有余力的学生积极参与到老师的课题研究中,从而有利于加深学生对课本理论知识的理解以及培养科研能力。另外在谈到考试命题时,她认为可以适当添加一部分有创新性的考题,这些题目无法从书本上找到直接的答案,只有学生在平时认真上课的基础上,并通过对书本知识的消化吸收,才能提炼出解决问题的答案。通过这样的考题能够给学生充分的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机会,从而更容易体现他们的创新能力。
王春蓉老师长期担当化工原理的实验教学,她认为实验课老师应该摒弃单一性、极不利于学生创新能力的演示性和验证性的实验教学,更应该采用探究式教学模式,这样才能够更加高效地培养学生的科学实验能力,进而发挥他们在开放性实验和综合设计型实验中的主体地位。在实验教学过程中,老师应该起到启发和引导的作用,而不是手把手教会学生实验操作和撰写报告,这样才能充分锻炼学生动脑思考、动笔计算、动手操作的实践能力。另外在考核制度上,王老师也有自己的想法,她认为课程的考核重点不能单单停留在理论知识的掌握、数据的处理以及重点内容的记忆上,应该将结果(实验结果+考试成绩) 决定一切的考核模式转变为全程考核,将过程性学习作为考核重点。
龚殿婷老师在担任化工热力学教学任务过程中,积累了丰富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改革经验。她认为,化学工程系授课对象主要为化工、能化、环安等工科学生,因此在教学方法上要处理好课程与知识、技能之间的关系,强调跨文化和跨学科的学习,支持学生从信息化系统获取相关的学习知识,培养学生的辩证思维能力和应用知识的能力;在教学上应加强专业化,采取团队协作方式,多听取广泛的意见交流,博采众议,加强自身教学水平的提升。另外在教学手段上各位任课老师应该积极努力将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深度融合,采用多元化和多维度的教学模式去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并尽可能考虑到不同类型学生的需求。她认为混合式教学可以适应目前的时代发展,有助于将课堂交还给学生,从而真正达到以学生的学习为中心,以目标为导向,做到因材施教。通过混合式教学的大数据分析还可以从多角度、多时段、多层次对学生进行考核,这样不再是“一考定全部”,学生的考核结果更加全面和合理。
另外还有白英芝、肖伟、宋世野等老师也踊跃发言,纷纷发表了自己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的看法,各位老师也收获颇多。最后金金英杰老师和金生老师对整个教研活动进行了总结,两位老师根据自身长年的教学经历以及课堂督导的情况,分析了近些年学生的学习方式和课程表现的变化,强调了新时代、新学情,应该有新的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各位任教老师应该多多利用教学经验共享、教学讨论、集中备课等教研活动努力提高自身的教学能力。
上一条:高分子材料与工程专业基层教学组织召开教学团队建设研讨会 下一条:应用化学专业组织召开2023级本科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研讨会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