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工程与技术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含4个二级学科)2020

作者: 时间:2020-06-16 点击数:

化学工程与技术(0817)硕士研究生培养方案

(化学工程081701、化学工艺081702、应用化学081704、工业催化081705

20206月修订(2020年执行)

一、学科概况

本学科多年来致力于我国化工行业的技术开发与人才培养工作,通过基础理论研究,解决化工行业面临的关键理论问题和重大共性技术难题;通过技术开发,帮助化工企业解决新产品和新技术开发、工艺升级等难题,推动了我国化工行业的快速发展,提升了我国化工企业的核心竞争力。经过多年的教学与科研实践,化学工程与技术学科形成了较为坚实的基础,学科方向特色明显,教学和科研有雄厚的基础,团队结构合理,人才培养质量受到社会及行业认可和肯定。

二、培养目标

本学科旨在培养培养服务石油化工行业的复合型人才,具有良好的人文、职业素养、社会责任感和一定的国际化视野,具有扎实的自然科学基础和专业知识,具有较强的工程设计和技术开发能力,具有创新意识,能够在石油化工领域从事设计、开发、生产与管理等工作。

1具有坚定正确的政治方向,有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高尚的道德情操,具有集体观念和团结协作精神,具有严谨的治学态度和敢于创新的求实精神。服从国家需要,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为祖国现代化建设艰苦奋斗的献身精神。

2.掌握坚实的化学工程与技术基础理论和系统的专门知识;较为熟练地掌握英语,能够熟练运用计算机与现代信息工具;具有创新意识和一定的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具有健康的体魄及心理素质。

三、研究方向

1.化学工艺(081702

1)重质油加工;(2)清洁燃料生产;(3)非常规石油资源加工技术;(4)石油加工工艺技术;(5)石油加工助剂与添加剂;(6)润滑油生产

2.化学工程(081701

1)新型反应器技术;(2)催化反应工程;(3)新型反应器;(4)石油化工节能技术

3.工业催化(081705

1)绿色化学与催化 ;(2)精细化学品催化合成;(3)新型催化材料;(4)石油加工催化剂与新催化材料

4.应用化学(081704

1)专用石油化学品生产技术;(2)精细化学品;(3)新型能源材料;(4)分析测试技术. 

四、培养方式与学习年限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培养主要通过课程教学、科学研究、实践活动和学位论文进行,重在建构完善的知识结构体系,增强研究生的创新意识,培养研究生的科研能力和创新创业能力。硕士研究生的培养采用导师个别指导或导师组集体培养相结合的方式。

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采用全日制和非全日制两种学习方式,其中全日制硕士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为4年;非全日制学术型硕士学位研究生的学制一般为3.5年,最长学习年限(含休学、保留学籍)为5年。全日制和非全日制硕士研究生应在学校规定的最长修业年限内完成学业,超过最长修业年限未完成学业的予以退学。采用课程学习和学位论文相结合的培养方式,课程学习为1年。培养方式为全日制,指导方式为导师负责制。

五、学位论文要求

学位论文工作是使研究生获得科学研究能力的主要培养环节,须在导师指导下(提倡导师组集体指导)由研究生独立完成。硕士学位论文应反映研究生具有坚实的理论基础和系统的专门知识,应阐明选题的目的和学术意义,或对社会发展、文化进步及国民经济建设的价值;论文作者应在了解本研究方向国内外发展动向的基础上突出自己的工作特点,对所研究的课题应有新的见解。学位论文要求结构严谨、条理清楚、文字简洁、数据可靠、论理透彻、立论正确、逻辑性强。学位论文篇幅一般在34万字。研究生完成学位论文的撰写,在正式成稿前,应向指导教师提交学位论文初稿,指导教师应认真细致地审阅并提出修改意见。研究生按导师修改意见修改,合格后初步定稿。学位论文定稿时间一般在答辩前三个月。指导教师应就研究生的学位论文工作情况进行总结并签署意见,提交研究生学院备案。

硕士研究生在学期间以第一作者或第二作者(导师为第一作者)身份在国内外正式出版学术刊物上发表(含录用)与其所学专业有关的专业学术论文1篇(含1篇)以上。硕士生在攻读硕士学位期间以第一发明人或第二发明人(导师为第一发明人)身份所获得的(与所学专业有关的)每项授权发明专利或授权实用专利按1篇学术论文计。以上所有研究成果均须以辽宁石油化工大学为第一署名单位。

六、课程设置及学分要求

 

 

学术型硕士研究生课程设置

一级学科代码: 0817

一级学科名称:化学工程与技术

课程类型

课程编号

课程名称

学时

学分

开课学期

备注

学位课程

公共

必修

2009007

第一外国语1(英语)

48

2

1

各专业必修,7学分

2009008

第一外国语1(日语)

48

2

1

2009009

第一外国语1(俄语)

48

2

1

200700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与实践研究

36

2

1

2009010

第一外国语2(英语)

48

2

2

2009011

第一外国语2(日语)

48

2

2

2009012

第一外国语2(俄语)

48

2

2

2007033

自然辩证法概论

18

1

1

基础

理论

2001135

仪器分析及应用

56(其中实验16学时)

3

1

不少于4学分

2010004

数值分析

48

3

1

2010007

应用统计

48

3

1

专业

基础

2001009

分离工程

48

3

1

按二级学科和研究方向选修所需学分,不少于6学分

2001015

化学反应工程

48

3

1

2001028

催化原理

48

3

1

2001120

精细有机合成

48

3

2

必修环节

2000002

文献综述及开题报告

 

1

 

 

2000001

学术活动

 

1

 

参加学术活动不少于6次,其中本人至少作一次学术报告

2000006

社团和团学活动

 

0.5

 

参加社团和团学活动不少于6

选修课程

专业

选修

2001006

多相催化剂研究方法

48

3

2

不少于4学分

2001014

功能高分子

32

2

2

2001017

胶体与界面化学

32

2

1

2001030

催化剂设计和制备

32

2

2

2001034

多孔材料合成与结构

32

2

2

2001048

化工热力学

32

2

2

2001049

化学反应动力学

32

2

2

2001056

精细化工导论

32

2

2

2001059

纳米材料学与技术

32

2

2

2001063

清洁燃料生产新工艺

32

2

2

2001069

石油化工过程开发

32

2

2

2001070

石油化工新技术

32

2

2

2001071

石油化学

32

2

2

2001072

石油加工过程模拟与优化

32

2

2

2001076

现代炼油技术

32

2

2

2001077

应用电化学

32

2

2

2001081

重油加工工艺学

32

2

2

2001102

分子模拟方法

32

2

1

2001128

石油化工分析测试中的分离科学

48

3

2

2001129

电化学研究方法

32

2

2

2001130

分子模拟方法

32

2

1

2001131

石油化学品化学

48

3

2

2001132

波谱分析

32

2

2

2001134

绿色化学

32

2

1

公共

选修

2011001

体育

32

1

1

必选

2000007

论文写作指导

8

0.25

2

2000008

就业指导

8

0.25

2

2006001

技术经济学

32

2

2

选修,不超过2学分

2005039

计算机基础及C语言

32

2

2

2005038

数据库及应用

32

2

2

补修课程

2001092

化工原理

 

 

 

跨学科专业及同等学力考生必须补修,不计学分

2001093

石油加工工程